我還能堅持住,沒什么大礙!”4月3日上午7時,奮戰(zhàn)在抗疫一線的謝學慧突覺腹部疼痛,但本著“輕傷不下火線”的精神,他強忍疼痛,依舊堅持志愿服務直至下午4時。一旁,領隊孫建華看出他的異樣,詢問情況后再三勸說他去醫(yī)院檢查。
經(jīng)檢查,謝學慧被診斷為右輸尿管下段結石并于晚7時接受完體外超聲波碎石無創(chuàng)手術。手術后,醫(yī)生建議其輸液后多作休息,但是謝學慧覺得輸液會耽誤時間,他選擇使用消炎藥和止疼藥,掛念核酸采樣工作的他很快就主動申請回歸志愿服務隊伍。
“現(xiàn)在正是人手緊缺的時候,我要繼續(xù)留在一線服務,發(fā)揮青年力量。”4月3日晚8點,剛做完碎石手術1個小時的謝學慧在感覺無大礙后,便重返輝社區(qū)博雅幼兒園核酸檢測點,匆忙換上防護服引導群眾有序排隊、保持一米間距。“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。目前三亞疫情形勢比較嚴峻,前方急需人手,正好碎石手術過程比較順利,我的身體恢復也快,就選擇趕緊回來支援一線抗疫工作。”謝學慧說。
今年32歲的謝學慧是三亞環(huán)投集團的一名工作人員。在集團工作群中收到號召黨員干部職工下沉一線,踴躍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消息后,謝學慧第一時間報了名。4月2日至今,每天早晨五六點開始,謝學慧一直在核酸檢測點位連軸轉(zhuǎn),揮灑著青春的汗水。
“請保持距離,間隔一米”“請大家提前準備好健康碼”……和謝學慧一樣,此次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中有一大半是“90后”員工,他們從下午忙碌到深夜,清點搬運防疫物資、測量體溫、核驗健康碼、維持秩序、答疑解惑,天氣炎熱,厚厚的防護服下衣服早已經(jīng)濕透,連續(xù)8個多小時他們不停跑動,直到檢測工作全部結束才能停下來吃上一口飯,盡管很累,但他們毫無怨言。
侯鴻耀負責核酸檢測的第一個關卡——核驗群眾健康碼,上崗不一會兒他就遇到好幾個黃碼人員,周圍的工作人員都為此感到緊張,但他沒有膽怯,一邊有序引導黃碼人員到指定位置開展檢測,一邊鼓勵大家做好防護繼續(xù)認真工作。
在海潤路檢測點服務的鄭康作為流動人員到采樣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替崗,一天下來基本沒有時間坐下來休息,碰到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居民,他總是耐心地為大家講解示范,有時遇到一些聽不懂普通話的老人,他就用海南話耐心講解許多遍,直到老人們順利做完核酸他才放心離開……